讀《中華江山圖》
【中華江山圖】全長2300多米,高3.6米,實屬一幅描寫中華之江山的宏篇巨作,名副其實的國畫長卷
我們站在《中華江山圖》前,首先想到或讀到的是這幅長卷是從左向右畫的,而不是傳統(tǒng)的從右向左。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作者昆侖山人是站在地球的赤道上向北遙望地球北半球的中華大地,他的視線首先落到無比雄偉的世界屋脊一一青藏高原,然后隨著奔騰的黃河、長江水勢向東迎著東海升起的旭日而去。由此我們可以讀出《中華江山圖》氣勢萬丈的圖譜音律,是一幅震撼心靈的狂想曲。
第七篇章:絲綢之路
由帕米爾、昆侖、塔克拉瑪干沙漠、天山、祁連山、河西走廊、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等30個分段總長558米的絲綢之路是《中華江山圖》中最長的一段。
絲綢之路景觀是西部最干旱區(qū)域的特有地貌,這里是穿越中亞,翻過帕米爾高原,抵達(dá)西亞的古代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之路。
我們的視線越過世界屋脊,看到的是波瀾壯闊、五彩斑斕、氣勢磅礴的絲綢之路那震撼人心的景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帕米爾高原,接著是最偉大的山脈昆侖山。古往今來的人們稱為“萬山之祖”、“中華龍脈”、“萬神之鄉(xiāng)”的昆侖確實成為“亞洲脊柱”。“赫赫我祖”來自昆侖,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昆侖具有顯赫地位,正因如此作者用長達(dá)四十多米篇幅創(chuàng)作出地動山搖的昆侖山的氣勢,讓我們無法克制從內(nèi)心發(fā)出驚嘆!敬畏!
我們從昆侖下來,畫面中見到的是蒼茫天穹下無邊無際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干枯的沙海一浪高過一浪,一直延伸到天際。這里是中華大地上最寶貴的風(fēng)能和光能的寶庫,也是最寶貴的地下能源庫和巨大的土地資源儲備地,在這里,東西方文化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我們的視線從沙海中移出,眼前出現(xiàn)的是腰系白云,一頭扎進(jìn)戈壁荒漠中的天山山脈。鐵鑄般的天山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著自己山腳下無數(shù)的饑渴的城市鄉(xiāng)村子民。
走進(jìn)畫幅中的河西走廊,我們讀懂了什么是生命的綠洲。干旱的荒野中翡翠項鏈一樣串起來的綠洲一直到中亞,西亞組成了生態(tài)長廊,通過這一生命的鏈條,古絲綢之路上文化、宗教、物產(chǎn)與技術(shù)相互傳播,相互促進(jìn)。
我們順著絲綢之路走到黃土高原面前,我們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塬景觀,塬的四周是神雕鬼塑的溝壑、梁岇和崾峴,巨大的塬猶如起伏的黃河波濤拱托著。數(shù)以千萬計的支溝在頻繁的洪水沖刷下不斷地蠶蝕黃土塬,各溝頭像無數(shù)魔爪伸向黃土塬。黃土塬卻像母親那樣敞開胸懷把自己身上最豐腴的肉一塊一塊地割下來,順著洪水流送到中原大地,輸送進(jìn)大海,建造起一片又一片孕育中華文化的沃土,自己則留下了溝壑縱橫、千瘡百孔的軀體。我們在畫前深深感悟到,這,就是母親的大地胸懷,是萬古傳唱的中華精神。
絲綢之路最后一段是八百里秦川,秦川的后面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這座山脈是華夏文明的龍脈,她像無法跨越的屏障一樣聳立在八百里秦川南部。山下八百里秦川,地上地下五千年文明史,這里是中華民族人文初期炎帝和黃帝的神化之地,倉頡在這里發(fā)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打通西域,這里是古中華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之一。
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埋下了無數(shù)英烈及數(shù)不清的無數(shù)文化瑰寶。我們每邁出一步就怕驚擾了古人的千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