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青浸墨彩繪壁畫傳承人馬發(fā)虎處獲悉,楊陵區(qū)文化館擬將該項目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目前正在籌備配音的短視頻工作。
以下是該項目的拍攝腳本:
承青浸墨繪 綻壁上華光
——青浸墨彩繪壁畫技藝申報省級非遺項目短視頻腳本
在陜西楊凌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種民間技藝——青浸墨彩繪壁畫,猶如璀璨明珠般熠熠生輝,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沉淀,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變遷,承載了三秦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蘊,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青浸墨彩繪壁畫,它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它以青墨為主色調,勾線染色勻用墨色、青墨色、深墨色,使得畫面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同時,彩繪部分則以綠藍草、垛子、池子、方心、盒子、吞口、瑞獸、大頭臉譜、人物故事等表現手法為主,使得畫面內容豐富多彩,富有生活氣息。
青浸墨彩繪壁畫傳承人馬發(fā)虎,自幼喜歡繪畫,十四歲便拜扶風民間傳統(tǒng)彩繪壁畫大師李新乾學藝,他悉心鉆研、不斷精進,勤勞刻苦、以藝養(yǎng)家,手法嫻熟、脈絡清晰,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的寺廟景區(qū)和文保單位。他不僅深刻領悟到了青浸墨彩繪壁畫技藝的精髓,而且還撰寫了綠藍草彩繪技法、青浸墨傳統(tǒng)壁畫技法等多篇理論文章,發(fā)表在《陜西市政》《西北建設》等刊物雜志和網絡媒體,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做著自己努力與貢獻。
青浸墨彩繪壁畫,制作過程繁瑣而精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匠人們傾注大量的心血與智慧。
首先,要制作地仗。用粗泥、細泥和粘土等混合麥草、棉花、米糊、動植物膠、明礬等材料,經過多層次的抹批處理后,使墻(表)面平整光滑,為壁畫制作打下基礎。接著,還需要用油灰、漆灰做彩繪(或壁畫)部分的地仗。
其次,進行彩繪(或壁畫)創(chuàng)作。彩繪時先制圖扎譜子、拉大色、掛色掛粉,立粉貼金畫方心等步驟;而壁畫創(chuàng)作則更加復雜,要先規(guī)天地,再進行立骨布局(立骨,即是勾勒人物的形體;布局,則是對畫面的整體進行構圖)。創(chuàng)作時要求匠人們胸有成竹,用朽夾進行朽樣,將意象中的圖紋用朽夾勾勒出來。
朽樣之后,便是落墨的環(huán)節(jié),這是整個繪畫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要求筆下有力、線見功力,勾線、運線要均勻流暢,線條要在漂柔中帶著剛勁。
最后,上色成型。上色前,要對顏料加工處理,以礦物質為主,輔助以植物顏料,調色則用動植物膠調制;上色時,要區(qū)分顏色層次并均勻著色,使得畫面生動逼真;上色后,還要完成開墨線、畫衣錦紋、染色、立粉與貼金等步驟,使得畫面更加豐富立體、華麗奪目。
青浸墨彩繪壁畫不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還廣泛應用于寺廟、仿古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旅游景區(qū)以及建筑裝飾等領域。它以青浸墨為主要表現技法,再現了歷史故事和人物形象,給人們帶來了高雅的視覺享受。同時,它也如詩如畫地詮釋了陜西的人文、地域、宗教的審美觀,成為西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青浸墨彩繪壁畫技藝逐漸走向了瀕危的邊緣。許多珍貴的作品因歲月的侵蝕而受損,令人痛心不已。
作為傳承人,我們誠懇地申報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希望有關專家能夠給予支持,為青浸墨彩繪壁畫技藝的傳承謀劃和助力。我們仍然會繼續(xù)采取措施挽救青浸墨彩繪壁畫技藝,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的人關心、關注、了解和熱愛這一技藝;通過師徒傳授、舉辦培訓等方式,培養(yǎng)新一代的傳承人;通過愛心人士、社會團體捐贈等方式,加大資金籌措和投入,為傳承與發(fā)展青浸墨彩繪壁畫技藝提供有力保障。
我們也相信,在省市區(qū)各級領導專家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青浸墨彩繪壁畫這一寶貴的古老技藝,一定能夠在新時代中煥發(fā)出新光彩,真正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